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深化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的意见》(京教高〔2024〕2号)文件中“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我院积极响应和部署,成立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心,由李志刚、杨汀、张靖、孙悦、宋爽和喻杰磊老师组成教学团队,负责全校人工智能导论课教学工作,本学期我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自动化系和经济管理系640多名大一新生开设了人工智能导论课。
课堂上,杨汀老师以“数字人”形象现身屏幕,向新生介绍自己,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AI世界。课程从生动实例切入,系统讲解人工智能的概念、核心要素及其发展历程,涵盖从图灵测试到大模型技术的关键突破。介绍了符号主义、连接主义、行为主义等核心流派。重点介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成就,引领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孙悦老师将课程突破传统计算机视角,聚焦AI与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的深度交叉融合。课堂上,教师通过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产线等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如何将机器学习、机器视觉等AI技术,作为“超级工具箱”赋能传统控制系统,实现从“自动化”到“智能自主化”的升级。旨在为学生奠定坚实的AI应用基础,培养其利用前沿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塑造引领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张靖老师做了财务管理人工智能导论第一讲,课程从名词溯源、发展简史、思想根基等五方面,深入解析AI的能力属性与实用工具本质。张老师结合视频案例、互动问答等生动形式,引导学生探索从图灵测试到大模型的技术演进,激发学习兴趣。本课以“导认识、导兴趣”为目标,为新生奠定人工智能学习基础。
李志刚老师任教通信工程3-5班的人工智能通识课。他并未急于罗列技术名词,而是从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说起,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案例,为学生揭示了其“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本质。随后,他沿着时间轴线,梳理了人工智能从孕育、诞生到蓬勃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讲到关键人物与事件时,李老师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课程思政。

宋爽老师执教通信工程和财务管理专业新生课程。课前,围绕课程三大模块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整合AI发展简史、核心原理等优质资源,搭配趣味习题辅助理解。课上,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关键人物故事分享、大模型实际案例演示,清晰呈现AI内在逻辑。互动提问、知识点抢答等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抽象的数学基础与实用应用相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AI魅力。课程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为学生开启人工智能探索之旅。

喻杰磊为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专业新生揭开AI的神秘面纱。课程从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AI的发展历程与核心原理,重点结合生成式AI等现实应用,引发了大家对技术边界与伦理影响的初步思考。课堂上同学们提问踊跃,展现了浓厚的兴趣与批判性思维。这次课不仅是知识的播种,更开启了对人工智能和专业知识融合的探索。

老师们通过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为新生们揭开了人工智能世界的一角。概念、历程与本质的探讨,或许尚显宏观,但正如一颗被埋入沃土的种子,它承载的是未来的无限可能。这门课程能成为一束光,不仅照亮AI技术的原理,更能点燃你们各自专业领域的创新火花。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