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物联网普及:最后的一英里

    作者:王珩     来源:    时间: 2020-11-01 21:46:49   

2020年11月1日,由教务处举办的“物联网技术:学习、开发及创新”云讲座在“钉钉”平台举行。我院1300余名师生在线观看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渥太华大学博士后王志鹏老师来自加拿大的演讲。

 

 

 

王志鹏老师首先从应用开发的角度为大家分析了物联网的构成: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应用层。王老师从应用的视角阐释了物联网技术的内涵:为了满足人们远程联动管理和服务的功能,迫切需要通过一定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长距离或短距离通讯网络)来实现的技术。它通过感知内容转化为电信号,上传到网络加以应用,又通过网关将网络信息触发传感器的工作。而作为中间的枢纽环节,网络传输层显得尤为重要。依托于现今越来越普及广泛的传感器,操作系统一方面要能够搭配硬件使用,一方面又要避免性能过剩的问题。为了满足不同工作的需求,Contiki、Arduino、树莓派、Tipot等不同体量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应运而生。有了系统,还需要传输协议,除了我们常见的Wifi、蓝牙,还有Zigbee、TCP/IPv6、Lora等新型和亟待扩展的传输方式。随着物联网应用方式的便携化和户外化,户外网络搭建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伊隆·马斯克投入建立的低空轨道“星链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空卫星和有线传输覆盖不充分的不足。从应用功能不同出发来看物联网纷繁的系统、协议和网络,都是基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则。在数据延时、吞吐量间做好Trade Offs(权衡),正是物联网网络传输自身特点发展的结果。“最后一英里”的连通性是物联网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其中成本和能源消耗是大规模部署物联网的两个关键问题。

 

 

 

王志鹏老师随后讲述了如何学好物联网的内容:“搭积木”、模块化学习设备、通信、云应用。面对物联网这类多学科交叉的技术,特别是在本科通识教育阶段,无论你学习的是通信工程,也或是自动化、还是计算机技术,在学习好本专业内容的同时能以更加开阔的思维去学习其他内容、与其他专业合作,这是学习和工作阶段不得不经常面对的问题。物联网的开发和创新,正是基于对现实生产服务需求来实现的。现阶段我国面临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和大环境,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方面全面持续推进。涉及到的具体项目例如精准农业系统及环境的监测、安全监控、智能交通系统等。

 

 

 

王志鹏老师最后就物联网行业应用、边缘计算产业、物联网隐私安全、智能家居的未来等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教务处 王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