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建设 | 课程建设

学院举办“廿载芳华・思政铸魂”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决赛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在学院20周年院庆之际传承育人初心、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学院开展了“廿载芳华・思政铸魂”2025年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决赛。经各教学单位前期预赛遴选,13位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晋级学院决赛。本次决赛采用“线上评审+现场展示”双环节模式,上周教务处已组织专家完成对参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作品的线上评审,9月29日现场展示环节在学思楼213教室举行,教务处邀请学院督导老师、思政课教师组成专家评审团对参赛教师的教学展示进行评审。

评委.jpg

根据赛程安排,现场展示分为10分钟说课、5分钟课堂教学展示及5分钟专家提问点评三部分——说课环节要求教师系统阐述整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教学设计思路与授课内容;教学展示环节需从提交的1学时课堂教学设计中选取核心节段现场演绎;专家提问点评则聚焦思政元素融入的合理性、教学实施的可行性等维度,深入考察教师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能力。

当天上午9时,比赛正式拉开帷幕。胡晶晶老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以“北斗导航”“芯片技术”案例,将家国情怀融入逻辑运算教学;陆佳鋆老师《Web开发技术》以“九三阅兵”为项目载体,将爱国情怀与网页设计技能结合;孙悦老师《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紧扣“芯系家国”,借国产单片机案例激发科技报国意识;麻柏慧老师《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以“战国钢剑淬火技术”为线索,用“微嵌入”方式厚植材料强国使命。贺娜娜老师《计算机网络》以“DNS域名系统”为载体,融入网络主权与安全理念;李海涵老师《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进阶(Harmony)》依托鸿蒙系统案例,传递科技自立自强思维;刘梦琳老师《管理学》以“计划”知识点,融入国家发展规划案例,引导个人规划对接国家需求;秦珠老师《审计学》以“四维六素”模式,培育审计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高云娇老师《新媒体传播概论》围绕“信息茧房”破解,引导学生从拓宽信息视野升华至迈向“丰盈”人生,;李若雯老师《三维设计》通过中国传统名花牡丹的数字建模教学,将文化赏析、工匠精神、技术伦理融入创作实践;韦雨君老师《动画原理》以“马踏飞燕”“汉代画像砖”文物赏析为依托,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赵浩霏老师《大学英语2》借“友谊”主题与“一带一路”隐喻,强化文化自信;黄友霞老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垃圾短信识别”“《狼来了》故事解读”为案例,将数学知识与诚信教育、科学决策相结合,提升学生理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1.jpg2.jpg

3.jpg4.jpg

5.jpg6.jpg

7.jpg8.jpg

9.jpg10.jpg

11.jpg12.jpg

13.jpg

评审专家针对每位选手的表现进行了点评,既肯定教师们“深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共性亮点,也从“思政元素融入自然度”“教学环节衔接流畅性”“现场展示的仪表仪态”等各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总体来看,所有参赛教师均实现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教学设计兼具学科特色与育人温度,生动诠释了“门门课程有思政、堂堂教学有育人”的理念。

作为学院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次比赛不仅是对全院课程思政推行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更以实战竞技的形式,为教师搭建了“互学互鉴、共促提升”的优质交流平台。既展现了各学科教师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扎实功底,也凝练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同时,学院将以本次比赛为起点,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更多教师主动探索“思政+专业”的融合路径,让课程思政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为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筑牢思想根基、注入精神力量。(教务处陈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