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传统金融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2022年6月1日,由教务处举办的“金融信息化建设”讲座在“钉钉”平台举行。我院1000余名师生共同观看了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王晓光老师的演讲。

 

 

 

    王老师首先介绍了金融基础知识,涵盖了货币、货币制度、信用、金融、利息与利率、外汇与汇率、金融市场与金融资产。金融可以理解为涉及货币、信用及货币与信用结合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机构与业务具体描述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性质与主要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王老师随后介绍了商业银行IT系统的主要功能,具体包括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渠道系统及其他系统。按使用范围分大致可分为总行级系统和部门级系统,前者如核心业务系统,特点是全行上下统一版本。后者如分行特色业务,第三方存管,外汇交易系统等,特点是系统只局限于某个机构在使用。他描述了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与中小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架构,并介绍了网络银行的网络拓扑结构。他重点介绍了相关系统的特点及组成,具体包括硬件处理能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并提到了国产中间件的发展与应用效果。

 

 

 

    王老师最后讲解了金融系统的未来发展将聚焦分布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开放式生态将是银行信息系统的普遍特征。讲座内容具体详实、高度概括,使每一位学生加深了对金融知识的认识,又了解了银行、证券公司及保险公司的业务内容,其中关于大型计算机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填补了学生知识空白。有关金融系统的未来发展,给同学们今后学习带来了很多启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