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知善于心 笃实于行

    2021年11月24日,由教务处举办的“新时代下的阳明之学”云讲座在“钉钉”平台举行。我院1300余名师生共同观看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韩望喜先生的演讲。

 

 

 

    肇始于孟子、集大成于王阳明的心学,在历史上乃至当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了解中国传统,深入文化根基,需要知晓心学。韩望喜先生认为,心学是身心性命之学。《象山文集序》中记载:“圣人之学,心学也”。心学讲求内在与外在事物的辩证统一,王阳明认为,人怎能以桀纣的心成就尧舜的大业?有什么心有什么物,什么样的心志才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人的形貌不能影响人是否成为向善的人。人即使容貌俊美、耳聪目明、巧言令色,如果没有向善的心也无济于事。即“天下无心外之物”。《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咏良知四首诸生》写道:“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传习录》中解释道:“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内寻即以良知之心为镜,“以心照物”。

 

 

 

    韩望喜先生接着谈到,“以心照物”,首先要求心境明澈,心境明澈的基础在于人固有之的恻隐良知,尽己之心,推己及人。他举了孟子“牛山之木”的例子:“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心境明澈既有恻隐的生之基础,更需克治内省的后天努力,从而保存本心。《传习录》中有问:“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王阳明答道:“恶人之心失其本体”。存心养心的至高境界在于“不动心”,即坚守初心。《齐物论》中写道:“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王阳明提倡君子不忧不惧,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知行合一”。能觉悟照的心为“知”,处事中磨炼心性为“行”。

 

 

 

    韩望喜先生最后谈到,人的知行合一,是为了达到人与世界的万物一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既是阳明之学的儒家旨归,又是新时代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同理心正是万物一体的根基。王阳明认为,“理义悦我心,犹刍豢悦我口”。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由亲亲之爱推导到天下之爱,推己及人,万物一体。“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认为,君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传习录》中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心学对当下现代人作用就在于,让每个人对世界怀有善意和温情。立大志,做大事,知真切,行笃实,才能有大成就。

 

 

教务处 王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