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建设 | 教学改革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我院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推进学校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学院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研促质量,科研促建设,产业促发展”的原则,使教、科研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为教学服务;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贡献求发展,发挥人才优势,突出教、科研特色,提升教、科研水平,全面促进教、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明确教、科研发展方向,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构建重点学科,推动我院教、科研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1.紧密结合学院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教、科研的发展促进学科建设,不断完善以激励为主的教、科研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和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优势与特色,培育新的生长点,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选拔有研究课题、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绩突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入学科建设的梯队中,形成一支学历、年龄、职称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全面提升我院的教、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2.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局部突破”的工作思路,为争取硕士专业学位点授予资格,积极培育社会急需学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抓项目,上水平,加大科研投资力度,鼓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省部级教、科研课题同比“十一五”有所突破,在省部级及以上的科研奖励中有所突破。

  3.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合作求进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强与北京市或区县政府的纵向合作,加强与企业的横向合作。结合教、科研成果转化,开源科技产业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主抓抓重点、促进特色、逐步提升”是学院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方针。从立足学院长远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我院教、科研发展的主要任务,应当和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联系在一起,并和未来争取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统筹兼顾。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教研和科研工作要明确重点,增加投入,注重导向,统筹发展。

  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工作量与激励机制;教学研究立足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学生学习状态,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等方面,重点内容(每年的研究内容有所更新):

  1.重点专业建设与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2. 教学管理改革与研究;

  3.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4. 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教学理念研究;

  5. 学生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研究;

  6. 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7. 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8.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加强科学研究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工作量与激励机制;立足于学院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以广泛推进,提升重点的原则,加强学术研究,培育有发展潜力的院级科研课题或项目,鼓励申报纵向和横向的课题/项目,推进科技产业项目。学术研究加强深度,以世纪学院为署名单位公开发表论文每年30—60篇,逐年提高论文的检索率。五年内,北京市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力争1—2项。纵向省部级以上课题力争在突破的基础上,保持增长;横向课题在现有基础上逐年递增。

  产业化项目稳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建立激励制度和完善政策导向,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形成校企和校政共研、共建的局面;扶持科研项目产业化计划,科研支持经费年均达200万元,并逐年递增。

  四、教、科研工作发展总体思路与主要建设措施

  (一)发展总体思路

  积极申报参与校外科研项目,拓展资源,扩大学院影响。在科研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管理文件,实行科研工作量考核与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本着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

  (二)主要建设措施

  1.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三大功能之一,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科研为先导的办学理念,将教、科研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为提高我院的整体水平与综合竞争力提供思想保障。

  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强化领导责任,形成院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局面。教务处组织院级教学研究,设置科研产业处,完善学院教、科研及产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提高教、科研管理的整体水平。积极引导科研工作者遵从学术规范,倡导创新精神。

  2.加强教、科研平台建设,培育和引进优秀的科研人员

  努力加强与北京市教委、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市科委等所属的研究中心及其地方相关部门间的横向、纵向联系。通过校内外科研资源的重新集成与再整合,搭建新的、各种形式的科研平台,为学校开展校外合作,校内整合力量,教师争取横向、纵向科研项目,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提供条件。

  教、科研工作的核心是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学术队伍,让有培养前途的高学历、高职称的年轻人早日成为学科带头人。在合作办学中挖掘高水平,有研究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进入学科建设团队,提升学院的科研和学术水平。

  3.保证教研经费,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教、科研工作激励机制

  学院将根据事业发展实际,在保证教学研究经费的基础上,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强化学科建设,加强学术交流,资助精品力作,优化资源配置,设立科研启动基金,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教、科研工作必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竞争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加强制度建设,实行动态绩效管理,制定工作量配套鼓励办法,设立教、科研工作奖励基金,提高科研发展贡献率,对在科研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或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人员,给予重奖。

  4.加强建设与提高质量相结合,营造开放式学术氛围

  加强教、科研与学院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教学质量及办学效益相结合。积极支持学院教师开展精品课程、重点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突出特色,加强科研与行业技术应用的结合,一是学校科研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行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双师型队伍的培养。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吸引人才、引进先进的学术思想和活跃学术气氛。通过举办或者参加学术研讨会、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向国外和国内重点大学选派访问学者、实验室对外开放等形式,加强学术交流,把握学术动向,切入学科前沿。

  5、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规范评价体系

  探索科学合理的学校科研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科研评价的科学性、增强科研评价的导向性。以广泛调动教师争取科研项目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为要旨,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努力扩大学校科研的总体规模。同时也要通过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科研与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学院发展的密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