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院发〔2021〕23号
关于印发《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院内各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于2021年9月29日经学院第三十六次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印发,请各相关单位组织学习,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
2021年10月12日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拟通过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同时培育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大力提升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健全专业发展长效机制,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规划
通过启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积极引导各专业明确定位、凝练方向、强化特色、发挥优势、提升质量、争创一流,带动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五年规划:力争到2026年建设8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3-4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并重点建设1-2个特色和优势专业,努力达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求。
在学院CDIO专业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向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迈进,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做好准备。
三、建设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一流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加强能力培养。一流专业建设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对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培养质量。
3.注重内涵建设。一流专业建设应围绕专业内涵建设,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三者融合、贯通。结合人才及岗位需求,分析学院专业基础积淀,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整合学科专业资源,深化专业改革内容,全方位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4.突出示范引领。通过建设3-4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引领带动其他专业主动整合资源,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整体提升,推动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5.分类重点支持。重点支持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新工科专业,按照“改造传统专业,巩固优势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发展新工科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有重点,有层次的逐年推进。
6.坚持动态调整。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对入选的专业建设点实行年度考核和动态调整,对年度考核达不到建设目标的专业建设点及时退出,确保专业建设成效。
四、建设内容
1.培养方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等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形成课堂、实验室、企业三维一体,相辅相成,构成学生螺旋式学习平面。持续推进CDIO理念,构建结构得当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多模式专业内涵建设。将人才定位与职业能力要求相连接,确定培养目标,定义专业出口标准,将出口标准分解,设置课程与之一一对应,明确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培养目标和出口标准,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形成OBE教学模式,将目标点与知识点一一对应。
融通CDIO模式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形成面向毕业要求的课程教学总体框架。改进教学方法,以团队式,项目式教学为主,通过翻转课堂,团队协作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比重,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检验课程教学质量。
3.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学名师、教学团队、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师,不断优化专业教师结构,建设一支师德良好、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强化师德监督,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鼓励与企业合作组建产学研双师型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形成集群合力。
4.课程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OBE目标导向为理论,以打造金课为抓手,依托课程教学团队,优化知识体系、完善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持续开展基础课程改革,推进基础课程与专业知识深度交叉,构建融合可持续发展与专精能力的知识结构。
5.实践教学。开展实习实践、课程设计、集中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基地、实践平台建设,促进资源整合与共建共享,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6.质量保障。强化二级教学单位办学主体意识,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建立健全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持续有效实施。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根据办学实际和发展目标,推进专业自评。构建用人单位、行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并建立持续改进的相关机制,推进专业的持续发展。
7.项目建设。加强与专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包括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教学名师、优质课程、优质教材及课件、优秀本科育人团队、信息资源课程建设等。以项目驱动促进全面教学改革,以项目驱动推进专业建设。
8.成果培育。充分梳理、整合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及资源,聚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前沿问题,深入挖掘内涵,重视扩展外延,注重校内外推广应用,提高应用价值,培育教育教学成果,优化成果的落地转化。
五、验收指标
1.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点或北京市级一流专业点;获得1项北京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或学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出口标准,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模式。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为标准,提高专业建设验收指标。
2.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实施与地方、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协同育人,成效明显;建成校企合作、适应行业发展、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企业承担课程不少于3门。
3.建设和引进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建设3门及以上院级优质课程,至少建设完成2门院级在线开放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2门及以上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4.实践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新增2个各级各类实验实践实训平台或基地;新增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学科竞赛人次不低30%,参赛成绩逐年提升;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明确,考核管理规范;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能够有效达成毕业要求。
5.形成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专业生师比符合国家要求,高级职称所占比例高于全院平均水平;建成院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教师获得市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或入选院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或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奖励;基层教学组织运行良好,研讨培训机制健全,落实到位。
6.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毕业率、学位授予率高于全院平均水平;毕业生深造率(含考研、出国、出境学习等)高于全院平均水平;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升,或年终就业率高于全院平均水平,就业专业对口率逐年提升。
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在院级一流专业基本要求基础上,有明显提升。
六、保障支持
1.制度支持。学院高度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学院负责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部署及宏观指导。在充分理解北京市教委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各专业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工作。
2.经费支持。每个立项和培育建设的校级一流专业点由学院按建设方案投入不少于20万元专项经费。学院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及教改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3.建设管理。学院结合政策要求和专业实际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指导优势专业做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申报和建设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要加强组织管理,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管,对实施力度不够、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院级专业建设点,实行淘汰制度,取消该专业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并撤回相关经费支持。对入选国家级、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将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倾斜,保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取得预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