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世纪讲坛 | 图文报道

用数学给“人工智能”泼“冷水”——我院举办“数学及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中的极限”云讲座

2022年12月28日,由教务处举办的“数学及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中的极限”讲座在“钉钉”平台举行。我院1100余名师生共同观看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硅谷风险投资人吴军先生的演讲。“人工智能”自20世纪50年代初发展至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它正在逐步从解决科技问题走向人文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吴军认为,2024年,人工智能将完成自己编写代码程序;2026年,人工智能将完成中学生作文写作;2028年,人工智能将完成视频编辑;2049年,人工智能将创作出最畅销的小说。目前,人工智能已能将李白五言诗歌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拆解,加入随机变量,通过数学模型,按照韵律和平仄,创造出最具有李白“风格”的诗作。



人工智能虽然在古诗词创作上接近或能达到今人的水平,但它的缺陷在哪里?吴军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在诗句背后输出价值观念和具备独立思考的特性。决定现今计算机及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基石:摩尔定律、大数据和数学模型促进了技术大跨步发展,将诸多发展问题抽象为可解的数学模型是计算机及人工智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原因。但作为人工智能科研基础的数学,并非可以将世间万物归纳成数学模型,更遑论这些数学模型有着唯一可计算的有效值。人工智能的实际意义并非在于数学模型理论上是否可以计算,而是在工程上是否具有计算的价值及意义。正如在前面看到的,人工智能可以在计算、编程、控制、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回答问题、棋牌游戏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在炒股、诗词小说创作、科学研究、基因编辑、商业谈判等方面有所发展,但在人类意识顶端的政治艺术、发明创造等方面,人工智能尚无法企及。



吴军先生认为,数学的边界使得人工智能同光速、绝对零度等概念一样在未来并不会无限制的发展,其意义在于提醒大家如何在边界内把事情做好,以及在未来的智能时代,人如何能发挥出最大最优的作用。数学和人工智能的边界并非限制了人的发展,而是真正意义上扩展了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认知。最后,吴军先生引述近代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的话说,重要的是思想,我们仅能前瞻不远,却有很多事情还要做。



教务处 王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