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规章制度 | 上级文件

北京高校专业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柳长安

2022 年 9 月 15 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们召开北京高校专业建设工作推进会,目的是贯彻落实《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 年)》,强化内涵建设,扎实推进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刚才四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讲得都很好,值得各校学习借鉴。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强化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专业的结构布局和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专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专业体系,为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保障,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完成了多轮专业目录调整,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018 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高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着力提升专业内涵和质量。2019 年教育部启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以典型示范带动各类高校提高办学水平。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的系列举措为适应世界产业革命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就北京高校专业建设工作谈一些意见,供大家讨论。

第一方面,北京市开展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近年来,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了比较齐全的专业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对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是打造优势特色专业,推动北京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紧密围绕教育部专业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工作,成绩显著。早在“十一五”期间,就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形成了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北京高等教育专业体系,在国家级特色专业遴选中,全市共有 395 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7 年和2019 年市教委分两批开展了重点建设一流专业遴选工作,全2市共遴选 100 个专业进行建设,引导和激励入选专业主动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2019 年,以国家一流专业评选为契机,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北京市共有 1232 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是扎实推进专业建设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材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等方式,深入夯实专业建设。各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工作,瞄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自身优势特色,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强化价值传递和知识传授,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培养。以优质课程、教材评选为载体,以评促建,完善课程教材体系,近三年全市共评选优质本科课程 754 项,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692 项,遴选建设一批体现北京高等教育优势特色、深受学生欢迎的优质课程和教材课件。通过北京市教学名师、优秀本科育人团队、优秀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的评选,选树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引领带动教师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三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建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北京市政府于 2018 年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宏观引导,实施市属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推动市属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各市属高校按照适应需求、发挥学校优势特色为原则,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市教委支持各市属高校在本校优势专业、社会需求人才缺口较大的专业内增加招生计划。同时建立招生专业“灰名单”制度,将社会需求不足、与学校特色不相符、规模大就业难、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和用人单位评价低的专业纳入“灰名单”,通过调减招生计划、压减生均经费标准等方式减少对“灰名单”专业发展的支持,引导学校逐步减少或取消招生。

第二方面,深入推动专业建设的努力方向。

北京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专业结构仍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高校缺乏人才需求的预测和预警机制,部分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贪多求全,专业口径设置过窄,专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对基础学科专业发展缺乏引导和扶持。二是专业建设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专业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专业建设中的课程体系建设任务还很艰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还不能充分满足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企业一线专家真正参与专业建设的机制体制尚未完全形成,高校内部专业质量监测仍需加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调整结构布局、聚焦专业内涵发展、强化评估激励,才能建立起更加高质量、更加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加速专业调整布局。鼓励高校紧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速专业调整布局。第一要支持高校打破专业壁垒,以优势特色专业为主体,对现有专业体系进行重组整合、交叉融合,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交叉专业,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植新的专业,提高急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第二要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量子科技、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医学攻关、数字经济、生物育种等相关专业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第三要紧密围绕首都产业结构升级,面向首都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文化艺术、生活服务等首都紧缺人才相关专业的建设,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是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专业内涵发展。专业建设既要有回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敏感性,又要有抓内涵建设的持续性,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是促进专业内涵发展的有力抓手,一流专业的建设必先打造一流课程。第一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以国家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建设为抓手,围绕通识课、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践课等进行精品课程布局与建设,建立开放、共享、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第二要推进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课程在培养方案中所处的地位,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主线,对课程及其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把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第三要改进教学方法。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活力和创新精神,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是强化评估激励,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要继续深入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做好“兜住底线、保障合格、追求卓越”三级专业认证工作,对高校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进行监测认证。第一要适时聘请第三方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开展背靠背式评估,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通过收集分析公开数据等方式开展,为高校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导。第二要成立由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组成的高校专业调整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对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第三要加强对市属高校分类发展的考核评估,积极推进市属高校分类拨款机制改革,促进高校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优势专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上来,强化优势特色。同志们,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是办好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着力点,在当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各高校必须聚焦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做好专业调整布局,持续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本科教育质量和水平,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贡献力量。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